宝石切磨:幻象式雕刻的艺术与科学
一月 10, 2020
有些宝石切磨师是“宝石私语者”,他们说手中的原石“告诉”了自己这颗原石想要变成什么样子。对于他们而言,雕刻成为与材料沟通的过程,仔细观察和注意原石的内部结构,由特征指导设计。另一些人则采用数学方法切磨原石,实现惊人精确的刻面。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创造的宝石都令人叹为观止。
科学原理
平刻面是我们在钻石和有色宝石中看到的传统二维刻面,由相邻的面和相交的角构成。另一种刻面为凹刻面,从字面上解释,凹刻面增加了另一个刻面维度。凹刻面不仅有长度和宽度,还有深度。凹刻面拥有无限的潜力,可用来创作雕塑艺术品。
许多人觉得凹刻面提升了宝石的亮光和闪光,让宝石更具活力,也更加美丽动人。平刻面会大面积反射强光,导致其颜色变淡。凹刻面则可充当内部凸面镜,从宝石内的多个方向产生反射光线。上面的光线作为曲面顶部窄窄的明亮光线反射到顶部的观察者眼中,而线条的两侧则会变暗,由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强烈的对比会让宝石看起来更明亮、更有吸引力…… 当相邻的虚拟面之间存在强烈的对比时,闪光更有动态感,”GIA 助理研究员 Al Gilbertson(阿尔·吉尔伯特森)在 2013 年的一篇《宝石与宝石学》(Gems & Gemology) 文章中如是说。
内部的光线反射会隐藏内含物,也能消除漏窗。淡到中色调的宝石外观上的改进最为明显。暗色宝石可能看起来更暗。多色紫黄晶、碧玺和日光石能够塑造特别吸引人的雕刻品,而石英中的金红石内含物则可增添特殊的趣味。
Eddy Vleeschdrager(埃迪·弗利什德拉格)在 Le Bijoutier International 2002 年的一篇文章《切磨技巧:平面、凹面还是凸面?》中写到,“(来自闪光)的亮光让人感觉宝石的折射率 (RI) 更高,因而让石英看起来像绿柱石,绿柱石像拓帕石,拓帕石像刚玉,刚玉像锆石”。
自 20 世纪初以来,伊达尔-奥伯施泰因地区的工匠们就制作出带有底部凹面的宝石。这些宝石流行于 1920 年左右,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又再次流行起来。
艺术家介绍
Sherris Cottier Shank(雪利斯·柯蒂耶·尚克)告诉我们,材料会与她交谈。她感知到它的能量,在脑海中得到一幅图景,然后将其转化为美丽的新形式。她使用简单的雕刻盘,雕刻时用手拿着宝石,这样得到的曲面形态会拥有非常柔软的流体外观。她的灵感来源于 Henry Hunt(亨利·亨特)和加拿大土著因纽特人的艺术。
1994 年,Michael Dyber(迈克尔·戴伯)在伊达尔-奥伯施泰因地区的德国珠宝和宝石年度大奖中获得宝石设计竞赛一等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人。他因标志性的切工标志“Dyber Optic Dishes”(戴伯光盘)和“Luminaires”(光源)而闻名。这两种技巧都使用凹刻面来形成光学错觉。Luminaires(光源)是在宝石内部形成一个空心通道形式的刻面。
John Dyer(约翰·戴尔)的宝石切磨事业于 1996 年开始腾飞,他的试错法开始崭露头角,创造出闪亮迷人的宝石。他于 2002 年第一次获得 AGTA 完美切工奖,2005 年成为横扫 AGTA 完美切工奖所有品类奖项的第一人。他创作了一系列标志性切工,这些切工都美如其名:Dreamscape(梦景)、Starbrite(星光大道)、Sunburst(太阳幻想曲)、Regaladiant(帝王辐射)、Light Weaver(织光机)和 Sculptural(雕塑)。
屡获殊荣的切磨师 Mark Gronlund(马克·哥龙伦德)在职业生涯早期便结识了 Richard Homer(理查德·霍默),对 OMF(光学放大刻面)切磨机创造的凹面和凸面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对曲线的迷恋引领他在非传统螺旋和扇形切工中闯出一番天地。他为设计师珠宝打造具有大胆颜色和形状的宝石套件。
Dalan Hargrave(达兰·哈格雷夫)侧重于将新型宝石切工发展为艺术。他教授各类宝石切磨艺术课程,以此将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工匠。他喜欢为他的创新风格定制专门的刻面设备。
Richard Homer(理查德·霍默)切磨的宝石拥有非凡的光彩,他也因此而闻名。他沿着宝石的桌面、底部和腰部刻面,巧妙营造出光线与颜色的碰撞,而且通常被认为能够设计创新的“凹面”。他戏剧性的设计有时采用全新的切磨技术和弧形轮廓,他还为此定制了专门的工具设备。
KREIS Jewellery 公司的 Alexander Kreis(亚历山大·克瑞斯)在伊达尔-奥伯施泰因拥有丰富的宝石切磨经验。他不断挑战自我,要创造能够讲述故事的宝石雕刻品。在必要时,他会为自己的设计和理念创造新型技术和工具。
Bernd Munsteiner(贝恩德·明斯特因纳)经常被称赞为幻象式切磨的发明者,采用明锐而有棱角的切工或刻面艺术在透明宝石中反射和折射光线。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转用透明材料之前,他从事的是玛瑙浮雕工作,为了艺术,他将大面积的材料移除,无视保持重量的传统切磨方式。这样就得到了充满动态感的雕塑作品,营造出堪比动画的光线动感。他以大胆的凹口或斜切而闻名,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几何形状。
Tom Munsteiner(汤姆·明斯特因纳)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宝石雕塑大师。他的作品反映了建筑元素对设计的影响,例如他的“Visions in Crystal”(水晶幻想)雕刻品。这件雕刻品高逾 6 英尺,由 264 块水晶石英、黄水晶和烟水晶组成,每块水晶均切磨成不同的带棱角刻面。他创造的这件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怎样才能将宝石看成一种精美的艺术。
延伸阅读
Morgan(摩根),A. D.(2002 年 10 月)凹刻面宝石的发展,Journal of Gemmology(《宝石学杂志》),2002 年 10 月。
Bernd Munsteiner(贝恩德·明斯特因纳),宝石中的反射,Wilhelm Lindemann(威廉·林德曼),编辑。2004 年,Arnoldsche。
Andy Oriel(安迪·奥里尔)(1997 年 11 月)学习曲线,Lapidary Journal(《宝石工艺杂志》)。
Robert Weldon(罗伯特·韦尔登)(2005 年 4 月)数学之美,Professional Jeweler。
Sharon Bohannon(莎伦·博汉农):媒体编辑,对图片进行研究、编目录和记录,是 GIA 研究宝石学家 (GG™) 和专业珠宝家 (AJP®)。她就职于 Richard T. Liddicoat(理查德·T.·李迪克)宝石学图书馆和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