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另一颗 1000(或 3000)克拉的钻石是否指日可待?


IMG RN Sothebys Auction 154447 636x358
苏富比香港珠宝部总监 Patty Wong(黄林诗韵)手持一颗 113 克拉的 D 级成色无瑕椭圆形钻石,在 2013 年 9 月的拍卖会上以 3000 万美元售出。 摄影:Russell Shor(罗素·肖尔)/GIA

2015 年秋季,卢卡拉公司位于博茨瓦纳的 Kerowe 矿宣布开采出一颗超过 1000 克拉的宝石级钻石,这是超过 110 年以来人类首次开采到如此大的钻石。 现在,卢卡拉和其他企业正加倍努力地寻找更大的钻石,并相信只需花上几个月或者几年,用不着几百年的时间,就能找到另一颗 1000 克拉的钻石。

为什么他们乐观地认为,这种平生难得一遇的事情很快就会再发生呢?

有两个原因:经济和技术。 经济学带来了必要性,技术创造了机会。 这两个因素使得近年来进入市场的超大钻石(超过 50 克拉的经磨光钻石)数量急剧增加,也为找到创新纪录的巨钻开启了机会之门。

富有的买家期待大钻石

在经济方面,上世纪 90 年代,全球各地的财富出现了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区域,包括南亚、俄罗斯和中国,而金融市场的巨大收益也提振了西方经济体和中东的财富。 这激发了全球富人对每年入市销售的极少数巨型钻石的渴望。

在此之前,一旦掉入矿用破碎机,大钻石通常会遭受暴力处理。 无法统计有多少超过 100 克拉,甚至超过 1000 克拉的钻石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这是因为买家向戴比尔斯公司(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钻石生产商)支付的大钻石与市售尺寸[小于 10 克拉]钻石之间的每克拉价格差异,并不足以让他们重组钻石开采流程,来拯救这些大钻石。
 
虽然这听起来不和谐,但上世纪的大多数时期,钻石开采利润取决于速度,即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开采更多的钻石。 这意味着将金伯利岩爆破成小块,然后用巨大的钢铁钳将其粉碎成更小的碎片,以便快速分离钻石和废料。 戴比尔斯公司的高管曾经承认,任何大于 25 克拉的钻石原石很有可能会在爆破过程中被炸碎,或者在进入采收工厂之前被粉碎成更小块。 矿石传送带也运行得非常快,使得加工效率很高,但也更难在投入粉碎机之前分拣出大块的钻石。

用“莱索托诺言”切割而成的钻石排列成项链的形状,环绕着四颗分别为祖母绿切工、圆形明亮式切工、心形和梨形切工的钻石。
603 克拉的 “莱索托诺言”是在莱索托的莱森矿发现的最大钻石。 2006 年,伦敦珠宝商 Laurence Graff(劳伦斯·格拉夫)和南非钻石切割公司 Safdico 买下了这颗钻石,将这颗原石切割成 26 颗形状各异的 D 级钻石,其中一部分化身为一条价值为 6000 万美元的项链。 图片由 Laurence Graff(劳伦斯·格拉夫)友情提供

戴比尔斯的一位高管透露称,在塞拉利昂的 Diminico 矿(当时戴比尔斯拥有部分所有权),一名工人注意到,通往破碎机的传送带顶部出现了一道闪光。 他按下了紧急停止按钮,及时保住了一颗 968.9 克拉的无瑕钻石,后来被称为“塞拉利昂之星”。 “再慢一秒,那就......”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模仿破碎机颚板。

随着上世纪 90 年代的发展,富有的新买家进入市场,稀少的 50 克拉以上钻石的畅销度和价格开始激增,在大型拍卖会中尤为明显。 推动价格的因素之一是中国和香港的富人崭露头角,佳士得和苏富比均有在这些地方举办大型珠宝拍卖会,在 90 年代末之前以大型钻石为主要噱头。

这些价格上涨(从 1995 年到 2005 年间,超过 10 克拉的磨光钻石价格上涨近四倍)重新定义了钻石开采行业的经济平衡。

与更加商业化的尺寸相比,大型钻石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莱森矿的开采运营变得有利可图。 摄影:Russell Shor(罗素·肖尔)/GIA
与更加商业化的尺寸相比,大型钻石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莱森矿的开采运营变得有利可图。 摄影:Russell Shor(罗素·肖尔)/GIA

典型示例: 位于非洲南部国家莱索托王国的莱森矿,其标志性产品为超大钻石,尽管产量极低(每百吨金伯利岩只能生产出一克拉钻石,而其他矿均为每吨一克拉,仅为大多数钻石公司的十分之一),但该矿在历经 22 年的停产之后于 2004 年重新开业,盖因大型钻石价格的上涨使得其运营有利可图。

投资得到了回报。 该矿开始盈利,且迄今为止开采的 25 颗最大钻石中,有六颗产自此矿,重量分别为 478、493、527、550、601 和 603 克拉。 此外,莱森每年会开采出大约 30 颗 60 克拉以上的钻石。

新技术拯救了大型原石

经济方面的变化迫使采矿公司改变其加工和开采钻石的方式。 这意味着引进新技术。

第一次技术改进出现在最初的破碎流程中。 数十年来,大钢颚是每个钻石矿的标准设备。 虽然处理方式很野蛮,但能够有效地将大块金伯利岩分解成可管理的小块。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矿工们引进了被称为一种“更友善、更温柔“的方法,称为“自体式采矿法”,将金伯利岩块相互撞击或研磨,而不是利用粉碎时产生的巨大压力。

这种自体工艺有多种形式。 有些会在矿石进料室中使用旋转/震荡的锥形体,使金伯利岩块件彼此撞击或撞击容器内壁。 在莱森矿采用该系统后,100 克拉以上钻石的开采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其他工艺则采用大型旋转铣刀研磨,使金伯利岩块相互研磨。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宝石与宝石学》(Gems & Gemology) 2015 年秋季刊报道的莱森的独特钻石主张

金伯利岩落入一个漏斗形的机器。
这是莱索托莱森矿加工车间中的锥形振荡器的外部。 该锥形装置推动金伯利岩片块相互碰撞并与容器内壁摩擦,以减少破坏大型钻石的可能性。 摄影:Russell Shor(罗素·肖尔)/GIA

新采收技术的第二个要素是使用 X 射线处理,替代或补充了沿用一百年的油脂传送带系统。 钻石将黏在涂抹油脂的传送带上,废料则会从两侧掉落。 这种方法相当有效,但戴比尔斯和其他公司开发了一项收入颇丰的副业,即重新开采旧尾矿来寻找最初遗漏的钻石。

X 射线处理显著提高了采收率,并能在进入粉碎机之前加以识别,从而保护大钻石。 20 世纪 80 年代开发的 XRL(X 射线发光)和 XRF(X 射线荧光)设备利用了钻石在暴露于强 X 射线之下时会发出荧光的特点。 粉碎后的金伯利岩颗粒将以细长的物料流形式经过 X 射线束下方。 钻石发出荧光时,就会激活一个光探测器,喷射气流将钻石移动到收集箱中。

比较旧的 X 射线采收装置仅通过荧光识别钻石,导致非荧光钻石(其中包括很多大的 II 型钻石)和一些彩钻被滑入废料堆中。 莱森矿和其他矿采用的较新方法均应用 X 射线透射 (XRT) 技术来识别包含在金伯利岩中的大型 II 型原石晶体,挑选出来以供进一步处理。 XRT 分拣所蕴含的一般原理是,钻石显示的图像比其他材料更加明亮;不依赖于钻石的透明度,因为它不涉及可见光的处理。 即使样品被充分包覆,以致于完全不透明,专门设计的 XRT 分拣机也能检测此类矿石。 这种装置曾检测出 1109 克拉的 Lesedi La Rona(意为"我们的光")钻石。

这种新技术使得小型矿业公司,如莱森矿的运营商 Gem Diamonds、温哥华的 Lucara Diamond Corp(卢卡拉钻石公司)和澳大利亚珀斯的 Lucapa Diamond Co.(卢卡帕钻石公司)都能开采出巨型钻石,直到这十年,都还是十年难得一见的罕见钻石。

除了莱森矿,卢卡拉的博茨瓦纳 Kerowe 矿开采出了重达 1109 克拉的 Lesedi La Rona(意为"我们的光")钻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大宝石级钻石,以及一颗 813 克拉的钻石和另外 47 颗超过 100 克拉的钻石。 卢卡帕在安哥拉经营 Lulo 项目,于 2016 年 2 月发现了一颗 404 克拉的钻石。

这枚重达 1009 克拉的 Lesedi La Rona(莱塞迪·拉·罗娜)钻石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发现的第一颗超过 1000 克拉的宝石级原石。 矿业公司的高管确信还有其他同等大小或者更大的钻石等待发掘。 照片由 Lucara Diamond Corp.(卢卡拉钻石公司)友情提供
这枚重达 1009 克拉的 Lesedi La Rona(莱塞迪·拉·罗娜)钻石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发现的第一颗超过 1000 克拉的宝石级原石。 矿业公司的高管确信还有其他同等大小或者更大的钻石等待发掘。 照片由 Lucara Diamond Corp.(卢卡拉钻石公司)友情提供

改进的余地

矿业公司都认为,他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卢卡拉高管介绍称,在发现 Lesedi La Rona(意为"我们的光")钻石之后,几天不到又发现了一颗 374 克拉的钻石,他认为后来发现的这颗钻石原本应该是那颗巨型钻石的一部分,因爆破而被迫分离。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钻石是重 3,106.75 克拉的库里南钻石,来自南非的 Premier 钻石矿,该矿于 1903 年开业,两年之后开采出这颗稀世巨钻。 (据估计,该钻最初重约 8000 克拉,但因自然力量或爆破而被损坏。)Premier 矿(现已更名为库里南矿)一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宝库,在其 113 年的发展历程中,生产了 750 多颗超过 100 克拉的钻石。

2007 年戴比尔斯公司将该矿售出,新的所有者 Petra Diamonds(佩特拉钻石公司)已经投资新的采收技术,旨在采收超过 3000 克拉的钻石。

卢卡帕和卢卡拉的高管表示,他们也正争先恐后地想要打破这个纪录。 

Russell Shor(罗素·肖尔)是 GIA 卡尔斯巴德的资深行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