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与宝石学》(G&G) 2015 年春季刊介绍蓝色尖晶石、中国珠宝设计和最新的合成品
六月 12, 2015
蓝色尖晶石在自然界中很罕见,在世界宝石市场中知名度也不高,但其颜色可以与蓝宝石相媲美。 Luc Yen(陆克彦)距离河内大约 100 英里,过去 25 年来一直盛产宝石级红宝石,蓝宝石和红色尖晶石。 而蓝色尖晶石是近期发现的,直到十年前才开采出大量蓝色尖晶石。 宝石产自三大矿床,非常难以获得,需要徒步四个小时,穿过茂密的丛林攀爬到 1800 英尺海拔高处才到达矿区。
在原生矿床中,蓝色尖晶石晶体见于大约 1500 英尺厚的大理石层中。 矿工(主要是兼职工作的当地农民)使用手工工具和风镐采掘出蓝色尖晶石。 然而,在此生矿床中发现了大部分蓝色尖晶石连同其红色的对应物,它们在次生矿床中通过侵蚀作用脱离了主岩,然后被冲刷到山谷。 在山谷,矿工们使用水管和洗矿槽淘洗挑选含有宝石的砾石,其中也可能包含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Boris Chauvire(鲍里斯·肖维雷)、Benjamin Rondeau(本杰明·龙多)、Emmanuel Fritsch(艾曼纽尔·弗里奇)、Phillipe Ressigeac(菲利普·雷西贾克) 和 Jean Lu-Luc Devidal(珍·鲁吕克·德维达)这几位作者对它们从当地商贩处购买的样品进行了大量宝石学分析。 从各个矿床产出的宝石,其颜色和色度不尽相同,但都是从蓝紫色到蓝色,淡灰到鲜艳的色度,很浅至中深的色调。 分析发现,最明快的蓝色源自微量的钴,这与产自其他一些地点的蓝色尖晶石相似。 此外,作者介绍了关于地质学的大量信息,还提出了宝石的地质成因推测。
当代珠宝设计中的中国魂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和珠宝设计/品位,都是因其龙、竹和凤的图案以及其千年象征文字作品而闻名。 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珠宝市场,对品牌和奢侈品的追求日益增长。 GIA 撰稿者 Andrew Lucas(安德鲁·卢卡斯)、Merilee Chapin(梅尔里·查宾)、Moqing Lin(林默青)和 Xiaodan Jia(贾晓丹)简要介绍了六位设计师,这几位设计师的作品都包含了传统图案和带有现代情感的素材,结合了传统中国技巧和西方技巧。
- 香港设计师 Dickson Yewn(翁狄森)将传统门锁图案和花格窗融入到其祖母绿作品中。 手镯的门锁图案象征祝愿佩戴者健康和幸福。 花格窗戒指是模仿苏州古典园林设计,米歇尔·奥巴马在纪念伊丽莎白女王的宴会上佩戴过这枚戒指。
- Jingyi Bai(白静宜)大师借鉴金匠大师,创作了传统的花丝镶嵌和镶嵌艺术品。 她还按照早期艺术大师的风格制作了历史之作的复制品。
- 台湾设计师 Yue-Yo Wang(王月要)将古老的编结艺术融入镶嵌有有色宝石的现代风格作品中,例如蔷薇石英、石髓、碧玺,当然还有硬玉。 硬玉是最具传统特色的中国珠宝工艺之一,上海设计师 Kaka Zhang(张咔咔)创作了传统童话故事人物的硬玉作品,主要在网上销售。
- Shirley Zhang(张雪莉)在深圳工作,她的作品非常复杂,结合了古老的图案和创新技术,例如能使更多光线透过宝石的一种宝石镶嵌技术。她的其中一件获奖作品“印•蜂之舞”,一套三件作品具有1002 颗有色宝石和 4986 颗小钻石,以华美的花朵和飞舞的蜂群组合搭配为特色,象征着勤奋和美好。
- 北京设计师 Jin Ren(任进)将其一些设计作品立足于神话人物,例如孙悟空。 他采用无色钻石、黄色钻石和黑色钻石按蛇皮图案排列镶嵌,创作了一套珠宝作品,象征如蛇蜕皮的新生。
产自摩洛哥 Boudi (邦代)的紫水晶
紫水晶是世界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来自意大利宝石学研究所和意大利及摩洛哥多所大学的几位作者 — Fabrizio Troilo(法布里齐奥·特洛伊罗)、Abdelghani El Harfi(阿卜杜勒-加尼·EI·哈菲)、Salahaddine Mouaddib(莎拉哈丁·穆阿达卜)、Erica Bittarello(埃里卡·比塔雷洛)和 Emanuele Costa(埃马努埃莱·科斯塔)— 考查了产自摩洛哥 Boudi 地区(该地区正在进行商业开采)的宝石材料。
虽然大部分 Boudi(邦代)地区产品的颜色和性质类似于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紫水晶,但该地区确实产出了一些精致的红紫色宝石,可以与产自传统矿床的顶级宝石相媲美。
彩色钻石的可见光吸收光谱
GIA 研究员 James Shigley(詹姆斯·希格利)博士和 Christopher Breeding(克里斯托弗·布里丁)博士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介绍了黄色、粉红色至红色、灰色至蓝色和橙色至褐色钻石的吸收特征。
无色钻石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微量元素或生长缺陷(例如方向偏离的晶体结构)来吸收光谱(来自透过钻石的光)的某些颜色,所以反射的光是“白色”。然而,例如氮和硼这两种元素则能吸收光谱的某些颜色,所以反射的光为黄色或蓝色。 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钻石呈现色彩。 天然或人工辐射将一些碳原子从钻石的晶体结构中置换出来,以致形成晶格空位,进而导致呈现绿色。
作者制作了比色图表,显示了一系列彩色钻石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可供研究人员和宝石学家用作参考工具。
莫桑比克:21 世纪的红宝石发现
最后一篇全文介绍 《宝石与宝石学》(G&G) 人员前往莫桑比克的 Montepuez(蒙特普埃兹)红宝石矿床的实地考察之旅。 文章详细介绍了近代历史中发现的最大红宝石的产地的地质学情况,以及如何对宝石原石进行开采、挑选和分级,以便进行销售。 Merilee Chapin(梅尔里·查宾)、Vincent Pardieu(文森特·帕迪乌)和 Andrew Lucas(安德鲁·卢卡斯)这几位作者将产自该地的红宝石与其他产地的红宝石进行比较,详细介绍其自然特性。
实验室注意事项
本刊物特载了技术条目,该技术是关于采用配备了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仪的显微镜鉴定非常细小的合成钻石。 报告指出,GIA 发现提交进行鉴定的刻面米粒钻数量急剧上升。 将 FTIR 光谱仪和显微镜结合使用,GIA 研究人员能获取小至 0.00054 克拉的钻石的光谱读数。 此前,一直难以获得重量低于 0.01 克拉的钻石的适当光谱,因为读数往往模糊不清,不得不在钻石还处于镶嵌位置时就读数。 现在无论钻石是镶嵌在首饰上还是未镶嵌,这种装置都可实现清晰读数。
以上方法也用于检验镶有 118 颗钻石的吊坠,包括 58 颗黄色彩色钻石和 60 颗无色宝石。 GIA 工作人员发现了一颗采用高温高压法生长的合成钻石,重达 0.00431 克拉。 几乎所有的其他钻石都是天然的 1aA 型或 1aAB 型。
在香港,GIA 最近检验了两颗大型的合成无色钻石,俄罗斯生产商提交时进行了完整披露。 一颗是 4.30 克拉的 D SI1;另一颗为 5.11 克拉的 K I1。 两颗钻石都是高温高压生长,且含有与众不同的金属内含物。 这些钻石的质量和尺寸表明,高温高压合成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
纽约 GIA 工作人员检验两颗变色钻石,一颗为 0.35 克拉的 彩深黄绿色钻石,另一颗为 0.27 克拉 彩深灰黄绿色马眼形切工钻石。 光谱分析表明,这些钻石经过辐射以提升它们的体色 — 通常不会对变色宝石进行这种处理。
GIA 的其他实验室笔记包括:分析色泽较好的大圆蛤珍珠,大小为 13.69 mm x 11.80 mm,对称性和形状良好;粉红色和红紫色 钴方解石大型样品的报告;含有小型钻石内含物(在不同的地质学环境中形成)的钻石;和关于在珍珠仿品中使用海水的保护问题,因为这一科属的软体动物的所有物种都收录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 (CITES) 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II 中。